切换风格

天使领域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搜索
查看: 1015|回复: 1

[原创评论] 浅谈《面纱》原著与电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9-9 2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我注册

x
   【这是高一的时候做的课题的正文内容,故可能较为无趣,还请谅解,但无论是书还是电影(2006版),都无疑是很好看的。电影片尾曲《梦在浮桥》也很好听,是由一首法语歌曲改编的。】


  《面纱》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非常具有争议的一部作品,作为一部剖析人性的力作,该作在1925年初次出版就颇受读者欢迎。
在本作的序言中,作者交代说,本故事是受到但丁诗句启发、由在佛罗伦萨的房东家女儿兼意大利语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得到构思、并在完成漫长的中国之旅后找到故事落脚点后完成的。
小说的名字“ThePainted Veil”,源自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雪莱的同名诗歌。诗中写道:
“Lift not the painted veil which those who live
Call Life: though unreal shapes be pictured there.”。
这与毛姆在《面纱》中想要表达的是一致的,同时,这也暗示着女主人公凯蒂与男主人公沃尔特之间就像是隔着一层面纱一般,两人之间这层爱情、生命、现实与人性的面纱,最终在经历了磨难与心境的突破后,被女主人公所揭开。
小说剧情紧凑不拖沓,以凯蒂与其情人查理▪汤森在家中偷情疑似被凯蒂的丈夫沃尔特▪费恩发现开篇。紧接着插叙凯蒂嫁给沃尔特的原因:凯蒂的母亲贾斯汀夫人雄心勃勃,期待较为美丽的女儿的婚姻能够辉煌无比,然而凯蒂总是拒绝前来示爱的年轻人的求婚,几个社交季过去,凯蒂已经二十五岁却任然没有结婚,贾斯汀太太十分恼怒,时常对凯蒂说难听的话,而此时长相并不好看的妹妹多丽丝在第一个社交季就与一位准男爵订婚,这使得凯蒂惊慌而想要逃离母亲。这时在香港工作的沃尔特出现并向她求婚了,尽管她并不爱他,她依旧草草答应了嫁给他。然而与沃尔特的生活并没有让她爱上他,他与她兴趣截然不同,她热爱交际,生性活泼,他却死气沉沉,而查理则不同,他有美丽且讨人喜爱,相貌英俊,身材高大,穿着考究,言语颇能撩拨她寂寞的心,让她尝到了爱情的滋味。东窗事发后,沃尔特给了凯蒂两个选择:一是与他一起去发生霍乱的湄潭府,二是让查理与多萝西离婚并许诺娶她,他就也与她离婚。凯蒂满怀着希望去找查理,但查理只是催促她与沃尔特一起去湄潭府。沃尔特与凯蒂在湄潭府过着自杀式的生活,他们争相吃生的蔬菜。沃尔特研究霍乱时,凯蒂则在沃丁顿的建议下去了修道院,并在那里帮忙,这也使她渐渐成长并找到了一些自己在灵魂中寻求着的东西。一天凯蒂在修道院里晕倒,圣约瑟修女告诉她她怀孕了,可是当沃尔特问她孩子是谁的时,她只能坦白她也不知道。随后沃尔特感染霍乱死亡,留下一句“死的却是狗”。凯蒂回到香港,在多萝西的盛情邀请下住进了汤森家,她明明已经认清了查理的丑陋面目,却控制不住自己,与查理发生了关系。凯蒂依旧是软弱的,她感觉到了自己的堕落,但这一次她有心避免这种事的再次发生,于是她回到了伦敦,远远逃离了这个记载着她的不堪过往的香港。她希望自己生一个女孩,“让她靠自己的力量独立于世”。在经过诸多磨难之后,她终于揭开了现实与生命的面纱。
电影《面纱》由毛姆小说《面纱》改编而成,最早版本为1934年所拍摄,而本文研究对象为由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所拍摄的2006年的《面纱》,该片获得2006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改编剧本奖、2006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奖、2007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原创音乐奖、2007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剧本和最佳男主角提名、2008年伦敦影评人协会奖年度英国最佳男配角提名,导演为好莱坞著名导演约翰▪卡兰,男女主演多次获奥斯卡提名,摄影师斯图尔特▪瑞伯与编剧罗恩▪内斯万尼尔亦曾获奥斯卡提名,影片中中国演员的英语水平特意挑选符合角色的水平。影片将原著中的香港改为上海,查理与凯蒂因戏剧《玉堂春》结情,在湄潭府沃尔特与凯蒂终于冰释前嫌,沃尔特对于凯蒂怀的孩子是谁的也表示并不重要,当地霍乱控制住后,沃尔特却被河的下游来的难民感染了霍乱,凯蒂执意照顾沃尔特直到他死去。多年后凯蒂带着五岁的儿子在伦敦遇到查理,果断地拒绝了他的邀约。《纽约时报》评论这部电影说:“这部历史上第三次搬上大银幕的《面纱》把毛姆教育女性的原著小说改编成了一个精致的浪漫故事。”
诚如《滚石》所评:“《面纱》亲密且充满力量地讲述了一个永恒的爱情故事。无论如何都被影片所感动。”,《面纱》的电影改编无疑是成功的,尤其在吸引大众的喜爱与获得商业利益上,然而它对原著意图改动之大,使文学作品为其电影的成功加以帮助,并非使文学大众化,同时也容易造成观众对于《面纱》小说的主旨及意图的误解。
内容上的改编已于前言提及,此处先讲述电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改编。
女主人公凯蒂在小说与电影之中的差异十分明显,她的性格与思想的改编对电影主旨较之小说的差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小说中凯蒂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她依旧没能抵抗查理的诱惑,无法自控,因而她选择了立即逃离,去往了伦敦;而在电影中,凯蒂领悟到了什么是爱也学会了尊重沃尔特对自己的爱,拒绝了查理。在小说中,即使有着沃尔特和湄潭府那里的人们的影响,凯蒂的本性依旧难以改变,而电影中,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与痛苦后,凯蒂得以较为完全的蜕变。在小说中,沃尔特自杀式地感染霍乱死后,凯蒂将他遗留下来的东西焚烧殆尽,而在电影中,凯蒂看到佣人收拾沃尔特遗物准备处理掉时,急急制止,抢下显微镜,抱着篮筐中拿出的一叠纸痛苦不已,这也是电影对小说的一种浪漫主义改编。
男主人公沃尔特也有着较大的改编。小说中的沃尔特绝望而被动,他带不忠的妻子凯蒂去湄潭府就是抱着希望她死去的想法,想让她在经历对于感染霍乱的恐惧与霍乱带来的痛苦之后死去,而最终他也以自杀式的死亡报复了凯蒂的不忠,死前他说的那句“死的却是狗”也证明了他的想法;而在电影中,沃尔特却与凯蒂和解了,不仅如此,他心中有着与凯蒂好好生活下去的念头,所以他会在凯蒂被当地居民围堵时急切地找到并保护她,会在自己不慎得了霍乱后责怪沃丁顿把凯蒂带到病床前,而这一改动也使得沃尔特的去世更使观众悲伤而同情他。
在这一版本的改编中,导演彻底是剧情浪漫主义化,电影一开始就是在湄潭府这个爆发霍乱的地方,但电影中的湄潭府并非如小说中一般充满无尽的绝望与复仇之感,相反,这里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又间或插入两人在英国的相遇,为两人爱情的萌发做了铺垫。
毛姆小说《面纱》原著结合他在东方的见闻与但丁的诗,充满了悲剧色彩:依附于男人生存的女人、为了地位而挑选的另一半、没有爱情的婚姻、对婚姻的不忠诚、报复与死亡……在这两个不同的《面纱》中,结局都是悲剧,然而小说展现的,是人性的丑恶,电影中展现的,则是与原著完全不同的悲惨而又唯美的爱情故事。电影对小说的浪漫主义改编化解了毛姆所表现的冷酷与尖锐,增添了爱情的美好,使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留于观众脑海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2-15 11: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面纱》应该是10年前,当时的读后感已经渺不可忆,可能大概是感叹下所谓婚姻的不堪、女人的虚荣、爱情和激情的微妙界限啥的。
1年前重读了英文原版,不禁对毛姆的文字击节赞叹,他无疑是懂女人的,对女人的不安、渴望、纯真了如指掌,我简直拿来当女权作品来看,因为虚荣、肤浅、软弱都能在这里找到出口:啊,脆弱的名字叫女人。
凯蒂是个简单快乐的美丽女人,渴望嫁给高富帅,挑来拣去迫于剩女的压力嫁给了追求她的老实人沃特。老实人沃特其实是个聪明睿智、境界崇高的医学研究者,NGO达人,性格中有压抑的成分,凯蒂的简单快乐是他仰望的互补型。小三查理是女人心中的迷人绅士,男人眼中的伪君子,可女人不就吃他这一套么,加上凯蒂对婚姻本就是将就的态度,出轨于他并不稀奇。三人本来的个性、荷尔蒙的不可控性、责任感的约束性贯穿于三人的故事里,最后,老实人赌气自杀,渣男依旧快活,女主成长蜕变。嗯,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女权作品。
再说毛姆,他是一个终生恋爱的双性恋,洞悉荷尔蒙的秘密,既懂女人也懂男人,嗯...他不当小说家还能当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天使领域 ( 京ICP备15053704号-1 )

GMT+8, 2024-5-2 13:54 , Processed in 0.0283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