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风格

天使领域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搜索
查看: 615|回复: 0

[解愿活动] 【活动文04】自然的错觉——探讨国粤语配音 by 天泉涸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我最萌辣
    2024-3-29 15:57
  • 发表于 2016-6-19 22: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我注册

    x
    自然的错觉——探讨国粤语配音  by 天泉涸


      配音是一项职业,自然也是一门学问,于此涉略不多,只怀有朴素的看法:配音可以掩盖拙劣的表演,却难于展现精细的情感。

      咱们的社会已经在分工合作的道路上驰骋得相当自如了,可当你处于组织的一环中,要和其他环节打交道的时候,不可避免还是觉得处处掣肘,难合心意,想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在很有限的时刻才出现的吧。配音也是社会分工机制的典型体现,它的产生,一方面是现场收声的效果受到限制,一方面是演员声音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于是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后期配音的是演员本人,或者不是演员本人(通常都是专业配音演员)

      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咱们只讨论常见的一种情况--配音者不是演员本人。首句所谓:配音可以掩盖拙劣的表演,却难于展现精细的情感,主要便是针对这种配音情况而抒发。

      内地电影电视剧中即使是内地演员,非本人配音的也很多,然而这种情况下,你所能看到的片子,通常只有唯一的版本,无法比较配音和原声的差别,姑且不论。而粤语电影电视剧,往往配有国语、粤语两个版本,又因天时地利人和,对我辈产生过较深影响,探讨起来,比较有共鸣之处。

      1小龙女

      记得小时候尚未有机会过多接触网络,观看电影电视剧的途径,基本只有电视一个选择。cctv6的“老”电影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各个频道间的几部电视剧也循环了一次又一次。那时节,我便对武侠情有独钟了。

      95版神雕侠侣由古天乐和李若彤主演,可谓经典,从小到大在电视上看它千百遍也不觉得厌倦。当然,都是国语版的,当然,那颗单纯的脑袋还没有粤语原声版的概念,就和学校里接受思想统一的某类课本一样,一切都很自然,还没有意识到“事实之外,还有与它相对的事实”。

      主角既是俊男靓女,符合常人的审美,声音作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者自然也愿意挑选音质足够优秀的声音为之锦上添花。想想电影电视剧,果然是审美的艺术!小龙女的配音,并非温柔甜美如一般的女主角,而是带点厚度,更显成熟,与她超凡脱俗的形象相得益彰。李若彤的容貌,和后来才意识到是配音的悦耳声律,组成了我心目中的小龙女的银幕形象。若不是后来大量接触粤语原声,对配音与原声的关系思考得更为全面,猛然间听到李若彤的原声,我想我一定会做一个价值判断--原声比配音差多了。

      但凡做出此种判断的人,首先其标准主要是从音质上来讲的,当然,李若彤的声音,诸君若听过,也会承认算不上优美动听,甚至有丝沙哑。尽管后来我更喜欢听粤语原声,也不能否认,音质上配音演员是声音中的“美女帅哥”,原声与之并无可比性。但标准不是唯一的,声音承载着思想和感情,只要你是优秀的演员,声音必然是“演技”的一部分,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所以配音演员能够多完美的呈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应该是更重要的标准。杨过小龙女合使“玉女剑法”,讲究心意相通,后来小龙女学会了周伯通的双手互搏,作者有句评价,大意是,心意再相通,还是两个人,终究不是一个人,配音再精彩,终究不是演员本人,无法呈现出演员的所有状态,只能是再创作的形式。试举一例,在《神雕侠侣》第23集31分钟56秒的时候,小龙女对杨过讲了一句话,那是在全真教,小龙女被金轮法王重伤,与断臂的杨过重逢,一番噼里啪啦,杨过在看似弱势绝境中摆平敌人后,又到了抒情的时刻,

      “过儿,我能在死之前见到你,我真高兴。”

      国语配音在“真”字上落了重音,使我想起小时候老师教导朗诵时候不能平平无奇,要重读某些字,体现感情。真的就是这种感觉,体现感情太过程式化了。李若彤的原声就贴切得多了,不刻意强调某个字,自然地说出台词,和角色的感情状态相符合。有意者可试验证,可知在下所言不虚。

      另一个影响判断的因素,则是“习惯”,它更加令我如鲠在喉。各种港片听国语配音长大的我,乍一接触演员本人的粤语原声,有种阴阳颠倒的感觉,粤语倒更像是从外星球来的客人,配音却那么亲切自然。追根溯源,配音和演员的形象搭配,已经深入我心,仿佛是天然的联系,能够互相唤起彼此。在这个世界上,这样“根深蒂固的联系”俯拾即是。巴西和足球、夏天和炎热、旧社会和黑暗……有些联系是日常经验反复刺激你所形成的,有些联系是他人言语反复刺激你所形成的,这些刺激最终形成一条习惯性的联想,结果是:你根本不思考“联系”的由来,以及是否存在,你只觉得它们很自然!是的,刚开始重新看粤语版的时候,有种震惊的滋味,那是“从无疑的石头里蹦出来个可疑的猴子”的感觉。

      我想到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的音响和它的概念是“任意”组合的,后来成为社会约定俗成之物,个人却再难以改变。(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之探讨自然不会如此简单,有意者移步欣赏《普通语言学教程》)

      儒家的亚圣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然后总结道:“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善恶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多自然呀,不是天生的哪能有这样根深蒂固的反应?道德究竟是外部刺激成内化,还是内部原有而外化表现,自然也不会如此简单,可是从我接触国粤语配音的经历来看,自然的联系有可能是错觉!国粤语配音这回事,竟然让我触及到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谓不神奇。

      2周星驰和见龙卸甲

      声音的审美和声音承载的角色状态,两条标准我更重视后者。声音的美感,我向来不以为意,觉得听得过去便可以了,但总有个限度,像《卧虎藏龙》、《色戒》中周润发、杨紫琼、梁朝伟的国语原声,确实比较违和,得习惯了才能投入剧情。配音演员毕竟不是优秀的演员,何况如上所言,两个人终究不是一个人那么自然。可是有个人的配音,确实风头太强,以至于讨论起来,众口难调,那就是--周星驰的配音。

      周星驰的配音和原声,孰优孰劣,争议就永无止境了。因为配音很出色,戏剧性更强、更直接,内地观众又都是听惯了国语配音,充满了惯性的力量,突然接触周星驰的原声,有种“神话破灭”的心情,继而产生一种判断--“周星驰的成就一部分是由配音铸就的。”我刚刚看粤语版的《大话西游》,真心不习惯,周星驰那标志性的大笑,那充满张力磁性的喜剧效果,怎么完全不见了?周星驰的配音,使人觉得周星驰的声音与众不同,而他的原声,恰恰是“泯然众人”的水平,反差实在太大。习惯的力量真是太强了,周星驰的粤语听多了,你会发觉,那是一种更为内敛的声音,爆发力或许没有配音强,却更让人注意到表演层面的东西。

      周星驰的国语配音,很有吸引力,而另有诸多重度违和的配音,也可参考。我想举的是《见龙卸甲》里刘德华的配音。

      话说《见龙卸甲》的粤语版找了许久都未找到,据说没有发行。上文说及习惯的力量,假如你从未听过刘德华的原声,那倒还好,可偏偏刘德华的原声    太过熟悉,于是听着一个陌生的声音萦绕在刘德华的嘴唇边,不能不使我阵阵抵触。

      文学虽然是虚构的艺术,可人们对“真实”的要求从来没有衰退,只不过在这里遵循文学的一套逻辑准则。如果我对演员的声音并非原声,始终耿耿于怀,那么观赏的兴趣便要大大降低。这当然都要怪我那敏感古怪的念头。令我不解的是,刘德华的国语虽不是十足的标准,也算不怎么违和了,为何还要找人配音呢?像《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国语版和粤语版都是刘德华的原声,效果也很好。不管怎样,我还是认为,一个演员的声音若是被观众熟知,再用配音,一定会连“声音的审美”这个目标也达不到。(在我看来,港片的诸多演员的声音都很熟悉了,所以都想看粤语版的,而对一般观众而言,可能还很陌生。接受途径太关键了。)

      3其余种种

      当然还能举出很多耿耿于怀的配音例子,比如许鞍华导演的《半生缘》中梅艳芳的国语配音,比如《通天帝国》中李冰冰的粤语配音,(合拍片的结果就是,一个片子好难听到所有人的原声。)比如《东邪西毒》的国语配音……

      万万没想到,拿了一只录音笔,听着自己的声音播出来,却一点都不熟悉……难道活了小半辈子,我始终没有听到过自己真正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天使领域 ( 京ICP备15053704号-1 )

    GMT+8, 2024-4-29 02:01 , Processed in 0.0215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